个人登录|注册

个访专栏|| 陈阿姨肉丸—儿时的记忆,味道的延续

分享2017-07-14 编辑:王威洋


小时候,课外放学的我们总是抵挡不住街上的各种小吃,等到我们长大,回忆起小时候馋嘴的零食还是想再尝尝当年的味道。


陈阿姨家的肉丸子,在小时候就令我心心念念好久,那时放学时间早,我便会去陈阿姨家的摊点吃上一碗肉丸,来抚慰上课之后饥肠辘辘的胃。这也是在家长同意之后才能吃上的课外零食,因为回家吃不下饭的话,便能被发现在下课偷吃了零嘴,继而得到教育。蜜汁笑:-)



近段时间,当我再次尝到陈阿姨家的肉丸时,发现陈阿姨从原先的摊点搬到了现在小南门中段的门店。有了能坐下十几个人的空间,前来买单的顾客也不单单是学生时的孩子们,多了许多成年人还有带着孩子来吃的家长,甚至多了叫下午茶公司外卖订单。陈阿姨坚持十几年做肉丸,保质保量,不忘初心,我便跟陈阿姨聊起了她这十几年来艰辛发展的历程。

 


陈阿姨名为陈爱秀,今年51岁,是土生土长的宁都县石上乡城头村人。本来,她和丈夫刘志刚在家种着几亩地,在赣州工作的妹妹一番话打动了她的心:“赣州城里没看到有卖我们宁都肉丸的,想吃都找不到,你做的肉丸那么好吃,人又勤快,到赣州来卖宁都肉丸吧!”



就这样,1996年,陈阿姨和丈夫来到了赣州市区,夫妻俩租了一间小房子,做起了肉丸买卖。“我永远都记得**天挑担上街卖肉丸的情景。那是1996年9月1日,京九铁路通车的日子。我挑着担在街上走着叫卖,大家嫌我的肉丸不卫生,只有遇上宁都老乡才会尝一尝。几天时间里,我走烂了一双鞋也没卖出几碗……”谈到刚到赣州时的艰难,陈阿姨眼眶红了。但倔强的陈阿姨没有打退堂鼓,咬牙坚持了下来。



“宁都肉丸用料讲究,多少肉放多少粉,都得用秤称好,放多了做出来的韧度不够,放少了黏结性又不好,容易散开不成形。”陈阿姨说,哪怕是在生意蕞差的时候,她都要保持肉丸的质量。每天凌晨,丈夫到菜场去买回新鲜瘦肉,她则生火烧水,肉买回来后将肉剁成肉末,一斤肉加入三四两的红薯粉,调配好后下沸水煮成丸子。她的肉丸之所以好吃,除了肉好料足外,卖的时候是用大骨汤熬煮的配汤,鲜美营养。而且,拌食所用的辣椒酱也是按客家的传统方法秘制而成,风味独特。付出总有回报,在赣州市区的宁都老乡们争相来吃陈阿姨的宁都肉丸,就这样,一个带一个,她的肉丸才做出了名气。

 


从一碗肉丸1元钱还卖不出几碗,到一碗肉丸6元钱一天卖几十斤,从挑担叫卖到开店经营,陈阿姨的宁都肉丸终于在赣州扎下了根,继而便成为了我们喜爱的陈阿姨家的肉丸子。不忘初心,坚持用食品质量说话。


俗话说:“民以食为天”但艰辛劳动的果实,是所有欢乐中蕞甜美的。过日子就像品尝美食,总是要经过时间的烟熏火燎,香甜才会慢慢酝酿而成,收获是需要用辛勤的水去浸润,去蒸腾,去熬煮,才会在心中留下智慧的营养。


分享